引导式教育
来源::未知 更新日期:2018-06-05
引导式教育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,由匈牙利学者András Peto不断探索后所创建。该法的理论基础是指通过他人的引导、诱发和教育,采用综合的康复手段,调动患者的自主运动等各方面的潜力,以娱乐性和节律性意向来激发患者的兴趣和参与意识。以此来促进功能障碍者的改善。该法目前广泛应用于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及家庭康复治疗,是国际公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。
引导式教育是以最大限度地引导调动患儿本身自主运动的潜力,以娱乐性、节律性意向激发患儿的兴趣及参与意识。在训练过程中,引导员主要诱发患儿自主地完成该项动作,尽可能少的给予患儿帮助。强调让脑瘫痪而学习正常孩子的基本动作模式,通过主动参与学习和解决因运动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困难,从而建立积极独立的性格。集体训练、个体训练和家庭训练相结合。集体训练不但达到训练功能的目的,而且有助于其性格的发展和社会交际能力的提高,为今后适应社会打下量好的基础。个体训练是为了使每个成员都能跟上小组的平均水平,而家庭训练保持了训练的持续性和稳定性。引导式教育不但促进儿童的运动功能得以康复,而且还促进了儿童的语言、理解、感知能力和智力水平全面发展。同事还强调了整体的观念,即人的身体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,并以培育儿童的人格发展为目标。
适应症:1、脑性瘫痪;2、智力低下;3、单纯性运动发育迟缓、语言发育迟缓和孤独症;4、先天愚型;5、脊髓性肌萎缩;6、肌肉萎缩症;7、关节弯曲症;8、成人偏瘫、脊髓多发性硬化症等6、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、早产儿、新生儿窒息和胆红素脑病等高危儿;
引导式教育是以最大限度地引导调动患儿本身自主运动的潜力,以娱乐性、节律性意向激发患儿的兴趣及参与意识。在训练过程中,引导员主要诱发患儿自主地完成该项动作,尽可能少的给予患儿帮助。强调让脑瘫痪而学习正常孩子的基本动作模式,通过主动参与学习和解决因运动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困难,从而建立积极独立的性格。集体训练、个体训练和家庭训练相结合。集体训练不但达到训练功能的目的,而且有助于其性格的发展和社会交际能力的提高,为今后适应社会打下量好的基础。个体训练是为了使每个成员都能跟上小组的平均水平,而家庭训练保持了训练的持续性和稳定性。引导式教育不但促进儿童的运动功能得以康复,而且还促进了儿童的语言、理解、感知能力和智力水平全面发展。同事还强调了整体的观念,即人的身体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,并以培育儿童的人格发展为目标。
适应症:1、脑性瘫痪;2、智力低下;3、单纯性运动发育迟缓、语言发育迟缓和孤独症;4、先天愚型;5、脊髓性肌萎缩;6、肌肉萎缩症;7、关节弯曲症;8、成人偏瘫、脊髓多发性硬化症等6、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、早产儿、新生儿窒息和胆红素脑病等高危儿;

上一篇:上一篇:悬吊训练
下一篇: 下一篇:语言(ST)
专家团队更多